
调解现场
岳塘新闻网11月18日讯(通讯员:傅卓明 刘兵)“孝为德之本,百善孝为先”。赡养父母,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法定义务。近日,岳塘法院建设路法庭调处了一起“老养老”案件。
年过七旬的谭某,老伴过世多年,生活来源主要依靠退休的儿子李某。2020年,母子二人就因赡养费问题引发纠纷,经所在社区居委会调解后,达成调解协议,约定李某按照每个月800元的标准向其母亲谭某支付赡养费。一年之后,李某便每个月仅支付给谭某200元。谭某多次索要遭拒,无奈之下诉至法院。
建设路法庭庭长陈璐了解情况后得知,李某原系钢厂工人,与前妻离异后,便与谭某共同生活在单位的房改房内。自去年患脑梗塞以来,李某一直在家靠药物治疗,药费每月支出上千元。因此,依靠微薄的退休金已无力支付谭某的赡养费。今年8月,李某获得单位慰问金5500元,谭某拿走了其中的3000元作为日常开支,二人为此发生矛盾,李某索性拒绝支付赡养费。
面对“老养老”难题,陈璐与调解人员前往双方住处,组织了一场“面对面”调解,安抚双方情绪,分析实际困难,释明法定义务,两人最终达成调解协议,李某承诺每月向原告谭某现金支付赡养费400元。
《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七条第一款规定,成年子女不履行抚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在本案中,谭某已是年逾古稀,身体欠佳,无生活来源,李某作为其亲生儿子,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履行赡养义务。依此,李某母亲开支其慰问金不能成为他拒绝履行赡养义务的理由和依据。
饮水思源、孝敬父母本是为人子女者应尽的职责与义务,李某应尽己之能为母亲履行经济上的供养、生活上的照料以及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结合当地人均消费支出、谭某实际需求以及李某经济状况达成上述调解结果。
责编:郭奕含
来源:岳塘新闻网
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经授权后,转载须注明来源、原标题、著作者名,不得变更核心内容。
“我爱湘潭我的家——岳塘记忆”文化打卡点:法华山
“我爱湘潭我的家——岳塘记忆”文化打卡点:山市晴岚
“我爱湘潭我的家——岳塘记忆”文化打卡点:昭潭
“我”和岳塘的故事|蔡蔡和大乔:返乡青年 逐梦“绿心”沃野
“我”和岳塘的故事|朱大可:深耕岳塘 开拓创新 成就电气“小巨人”
岳塘区“我爱湘潭我的家”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主题活动暨“活力湘潭 快乐走娃”活动启动
文旅新区 多彩岳塘丨在七星桃花源遇见“世外桃源”
我爱湘潭我的家|岳塘区:欢天喜地闹元宵
下载APP
分享到